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院所科协,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协,省科协机关各部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中国科协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各全省学会、地方科协、基层科协要结合《湖北省科协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对照《省科协202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奋发有为,砥砺创新,推动科协事业实现高质量。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送省科协。
附件:中国科协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3月3日
附件
中国科协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掀起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不懈奋斗,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科协实际,制定科协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新时代要求,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聚焦靶心、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协同”,把政治引领有机融入人民至上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用服务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更广泛团结最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则
——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积极探索生动鲜活、符合科技界特点的政治引领路径,将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要求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坚持问题导向。牢记“国之大者”初心使命,立足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应有之义,在深学细悟中激发奋进力量,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实干笃行中锤炼斗争精神,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扎实推进工作。
——加强系统协同。坚持系统观念,以系统思维谋全局、用系统方法聚合力,分类指导机关、直属单位、所属学会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及时了解、广泛汇集地方科协、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的工作进展,形成“一体两翼”协同发力、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创新增效。坚持“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结合实际策划推动工作,关心科技工作者所思所盼,突出学习宣传贯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摒弃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注重梯次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贯通未来5年的工作全局,要注重集中学习与常态学习相结合、阶段部署与全局谋划相结合、短期任务与长期布局相结合,避免虎头蛇尾、学用脱节,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科协事业前行的正确航向,把大会各项要求部署落实到科协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三、实施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弘扬工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推进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可视化、人格化、具象化,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带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勇做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文化先锋,汇聚引领发展、驱动复兴的不竭动力。
1.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工作重要论述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和大众化解读。联合有关部委推出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和宣传产品,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事业的关心、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故事。探索推动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视察过的科技企业、院所、高校等打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习所试点。推动完善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设计。深化科学家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不断丰富理论内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科技元素和科技资源中的红色元素,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国情考察和社会服务。充分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建强用好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集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推进分布式科学家精神宣讲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场馆优势,强化“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联盟”宣教功能。深入推进“百名科学家讲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主责部门:宣传文化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实施中国科学家故事精品力作采编工程。深入挖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珍贵史料,坚持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文艺影视作品创作。广泛选树、大力宣传“时代楷模”、“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新时代科技界先锋模范和基层典型。加强与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合作,共建品牌特色栏目、共同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办好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论坛,打造科学家精神理论研究高端智库平台和跨界交流高端对话品牌。深入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协同推进党史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研、演、讲、展、宣”融合模式。深化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科学家精神思政融合”中小学实践教育试点工作,推动中国科学家挂像、中国科学家故事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用好互联网平台,依托“风启学林”主题社区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开发创作,精心培育具有特色和时代活力的宣传队伍。持续举办“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征集活动。全面提升外宣工作水平和效能,对外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和中国科学家故事。
主责部门:宣传文化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好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作用,深化新时代主旋律传播和新媒体传播规律研究,提升重大议题设置能力、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推动融媒体平台建设,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科技传播体系。加快推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设,统筹推进实体馆、数字馆、流动馆建设,升级改造中国科协会史陈列馆,适时推动成立中国科学家精神研究机构,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博物馆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对外展示中国科学文化和科学家风采的窗口。发起成立中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体,推动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网络互联互通,使之成为科技工作者思政教育重要载体和青少年研学基地。
主责部门:宣传文化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技社团党委、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发挥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汇聚“一体两翼”优质宣讲资源,提升对内对外协同效能。开展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发挥同行评价和共同体自律自净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深入开展学风传承行动,编辑出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系列读本书籍,在高校院所广泛建立“学风涵养工作室”,以“风启学林”主题社区为平台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推广《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指南》,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旗帜鲜明地纳入学校教育和人才培育全过程。成立中国科技伦理学会,加强科技伦理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普及,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科技伦理治理,加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新兴交叉技术发展的风险研判和应对。
主责部门:宣传文化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实施中华文明科学文化探源工程。系统解读、整体还原中华文脉中的科学文化,构建新时代科学文化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打造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体验场景,举办“文明的烛火”图片展、“文物中的科技”短视频大赛,积极拓展境外巡展开发及推广渠道。实施“中华古典科技名著编译工程”,翻译、整理、出版一批中国古代科技经典著作。精心策划打造“中华科技文明展”,同步举行首讲、首启、首发、首演、首播配套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深入开展破迷反伪工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主责部门:宣传文化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突出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推动科技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治理,切实履行好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引领、联合、服务、促进职责。加强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制定科技志愿服务标准,细化落实科技志愿者权益保障相关规定,创新群众组织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动员引导基层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培育、强化城乡社区科技志愿队伍,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智惠行动”,集成资源精准落地县域开展服务。在高校广泛开展“翱翔之翼”科技志愿行动,着力形成“一校一品牌、一队一特色”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大力推广“兰考模式”,扎实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站试点建设,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及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县域工作品牌。动员境外中国企业等开放海外项目资源作为科学营地,以科技志愿服务促进民心相通。
主责部门:宣传文化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筑牢科技人才托举平台,助力人才成长成才
深刻把握科技教育人才贯通发展的时代规律,鲜明人才激励导向,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和系统化人才托举能力,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助力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7.开展“人才中国”行动。实施战略科学家联系服务计划,优化完善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机制,突出国家使命导向,促进科技人才走向更高舞台。广泛开展院士专家地方行活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计划,评选表彰国家工程师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树立新时代科技界楷模。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办好中国科技青年论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秒聚青科”等品牌活动,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典范计划。健全完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英才计划等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形成人才培养闭环。深入研究科普人才评价标准,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试点,促进科普人才培养成长。
主责部门:组织人事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8.实施国家级科技人才信息库建设计划。主动融入“数字中国”战略大局,建成权威、动态、海量的科技人才信息库,完成科协系统人才信息“一库集成”,开展全系统业务和人才数据交互,实现3000万以上科技工作者信息入库,推动科协人才工作实现从职能驱动型向流程驱动型、数据驱动型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全球人才信息数据系统,打造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基建。
主责部门:组织人事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学会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9.实施中国科协党校科技人才“领航计划”。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科协党校工作的主线,体系化、品牌化、机制化升级科技人才研修活动。全国学会分校、省级科协党校、特色党校等面向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女科技工作者、卓越工程师等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服务活动,打造科技人才政治引领新高地。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科技人才引领和干部培训规律,切实提升学习成果转化效果。进一步推动省级科协成立科协党校组织,建强中国科协党校全国学会分校,改进完善科协系统党校运行机制。对科协系统全体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全覆盖、分众化培训。
主责部门:组织人事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机关党委(学会党建办公室)、科技社团党委、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10.推进组织建设赋能强基计划。按照“六个哪里”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为突破点,分级分类推进组织建设。推动构建省域统筹、市域中心、县域重点的组织协调和联动机制。着力推动与共建共享阵地,探索破解“四缺”问题新思路,开展寻找最美基层科协主席活动,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实施“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组织建设试点计划,创新科技工作者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机制,开展“三长”培训交流。
主责部门:组织人事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五、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助力世界创新高地建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调整优化学会布局,深化学会治理改革,优化学会发展方向,加速学术成果转化,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影响力。
11.办好一流期刊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升级卓越计划支持体系,完善遴选标准和培育机制,不断做大世界一流期刊矩阵,发表一流科研成果,拓展学术传播网络,打造国际品牌学术旗舰。持续支持创办高水平新刊,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发表能力,加快拓展高端学术阵地。强化全国学会办刊能力建设,培育精品学科刊群,促进一流期刊与一流学会同频共振。推动学术出版开放转型,完善版权许可规范,提升论文及关联数据开放共享水平。推广数字出版自主平台,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存储、传播全流程国产化,推动多种模式合作办刊,扩大集约出版规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出版机构。推进案例成果代表作制度建设,持续扩大试点范围,推动人才多元评价。完善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学科体系和认定标准,扩大评价应用,引导更多高水平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创新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导报社。
12.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提升学术引领力。打造多元分级高质量学术活动体系,促进学术思想繁荣。推动中国科协年会转型升级,打造系列国际学术会议,持续支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办好行业领域品牌学术活动,围绕重大科技创新问题组织战略研讨,汇聚全球智慧力量提出人类面对共同挑战的解决方案。支持女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发挥好巾帼科技创新半边天作用。完善科学技术前瞻研判体系,持续发布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并跟踪研究进展,支持全国学会建立所在学科领域问题难题征集遴选发布机制。动员国际科技组织和知名期刊深度参与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评选发布。紧盯国际科技前沿,研究学科发展规律、研判产业技术趋势,引导新兴学科培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注重研究成果的凝练和应用。完善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举办技术交易大会、产业创新论坛、产学融合会议等,积极探索市场化办会机制,提升“政产学研金服用”交流合作实效。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创新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科技导报社、新技术开发中心。
13.做强“科创中国”,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启动第二轮“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工作。给予优质服务团长期稳定支持,形成常态化科技服务组织。根据试点城市产业需求画像,点对点开展长效服务。实施“科创中国”金融伙伴计划,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科创中国”平台企业创新能力量化评估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授信支持、上市专业辅导等服务。发展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分层分类培育和认定“科创中国”技术经理人,扩充中国科协直属单位兼职技术经理人规模。加快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扩面增量,支持企业科协融入“科创中国”建设。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创新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14.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学术交流效能。坚持平台思维,重点打造以活跃会员为核心的“一站式”学术服务场景、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成果评价+撮合对接+金融支持”链式场景。建设数字学会集群,支持一流学会率先在线建家开店,集成展示有科技特质、科协特色、学会特长的公共服务产品。新建以会员为基础的科创社区,吸引和培育分领域、主题化科技工作者集群,实现全时空、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交流互动,打造永不落幕的活跃学术社区。探索在线服务模式,支持利用平台开展资源对接和供需匹配服务。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创新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5.深化学会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着眼服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优化学会全面评估指标体系,统筹推进分类评估,做实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专项,努力构建学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深化以会员为中心的学会现代化治理改革,引导学会完善会员分级分类管理服务体系,为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提供精准服务。优化学会学科布局,推动在前沿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等成立新学会。鼓励学会大力发展外籍和港澳台会员,吸纳知华友华外籍和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到学会任职,开展全球科技社团学术交流跟踪调查,引领学会打造本学科领域交流合作高地。支持学会深化标准、评价、奖励等科技公共服务。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创新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学会服务中心。
六、做优“科普中国”,完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服务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以强化人民性、引领性、时代性、科学性、融合性和开放性为牵引,推动科普理念深刻变革。强化科普社会动员能力、资源生产和汇聚能力、智库引领能力、谋划创新能力,完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突出价值引领,用科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16.提升科普组织动员力,提高科普社会化协同水平。完善纲要办协调机制,以中国科协全面战略合作、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等协同机制为拓展和补充,全面强化横向动员能力。以深入构建“四级联动”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六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高质量学会科普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强化纵向动员能力。以科普专业职称为突破口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体系,推动出台各方面激励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院所、学校、媒体、文化场馆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科普,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点线面协同的良好格局。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普及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7.提升科普智库影响力,构建国家级科普智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加强科普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和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研究,在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国家科普能力评价等方面夯实基础、拓展优势。搭建跨系统、多层次的智库合作和产品生产平台,构建国家级科普智库。完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监测评估,推动科普相关统计纳入国家统计公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为科普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普及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青少年科技中心。
18.提升科普示范引领力,打造科普创新发展精品库和示范区。推出“用科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系列活动,鼓励各种科普资源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挖掘基层优秀科普工作案例,打造地方样板典范,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高质量科普示范体系。擦亮老品牌,不断强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现代科技馆体系、青少年创新大赛、天宫课堂等品牌的影响面、示范性和引领力。打造新品牌,从时代发展中找突破、在群众所需中找切口、在基层首创中找经验。加强科普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普及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提升科普资源聚合力,打造国家级科普资源中央厨房。以价值引领为重点,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推动科普内容供给侧改革。优化科普中国资源中心,加强精品内容生产和资源汇聚,推动“人才、队伍、内容、渠道、活动”一体化的资源生产与供给,共同打造国家级科普资源中央厨房。建立全国科技馆联动共享机制,实现资源连接、活动连接、智慧连接。聚合社会创作力量,培育一支高质量科普专家队伍和创作队伍,构建队伍培育、资源供给、审核认证、传播评价、社会协同的全链条发展路径。打造集平台自身审核、协同认证审核为一体的分布式审核体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主责部门:科学技术普及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七、做精“智汇中国”,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探索和创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的决策咨询机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打造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
20.建设“创新人才、创新组织、创新生态”内容体系。聚焦科技、教育、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方向,开展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打造全谱系科技人才研究体系。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产学研融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研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深化科技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构建现代科技社团理论体系。围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公民科学素质等开展创新生态研究,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支撑。搭建顶尖科学家与领导干部交流平台,持续办好中国科技会堂论坛。
主责部门:战略发展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组织人事部、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普研究所、学会服务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21.建设涵盖“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以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为龙头,打造中国科协本级智库主平台,围绕创新人才、创新组织、创新生态等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协同全国学会围绕学科专业发展和综合交叉领域开展专业研究,协同地方科协围绕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展调查研究,构建科协系统智库群。广泛汇聚联合科技界力量,建设外围智库网络。
主责部门:战略发展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普研究所、学会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22.建设符合科技群团智库规律的运行体系和支撑体系。构建现代化智库治理体系,完善治理机制。对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智库采取项目引导与评价考核相结合制度,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建立有利于激发智库人才活力的薪酬制度、评价奖励制度、经费管理使用制度等。优化提升《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界情况》质量,精心打造高端智库报告、期刊等品牌产品,建设多层次成果支撑体系和“智汇中国”平台支撑体系。
主责部门:战略发展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普研究所、学会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八、促进科技人文交流,筑牢开放合作纽带
筑牢开放合作纽带,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不断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海内外科技界力量。
23.构建科技人文交流新高地。开展高层对话和高层次学术交流,持续推动与美、俄、德等国家科技界的良性互动。通过“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平台有效衔接东盟、澜湄、上合、金砖国家等区域合作机制,面向周边国家打造合作样板,拓展与中东地区、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扩大工程师互认区域、互认国别及行业试点范围,推动申请加入工程多边互认协议。围绕服务港澳台科技人才主线,聚焦重要组织、重点群体导入创新资源,搭建学术、科普、科创、人才及青少年交流平台。建设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推动开展双边、多边务实国际交流合作。
主责部门: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新技术开发中心。
24.构建科技人才汇聚新高地。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更加广泛的海智合作网络和专家队伍,构建识才引才育才用才励才的海智工作链。优化海智基地布局,建设来华海外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人才特区”和“政策高地”。探索新形势下引才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和基层组织作用,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发展外籍会员、设立海外代表机构、交流任职等方式推动“以会引才”“以刊引才”“以才引才”。依托各类海智基地,为海外科技人才回国(来华)发展事业及生活保障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我国优秀科学家获得国际荣誉。服务港澳科技人才到内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生活等。
主责部门: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组织人事部、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新技术开发中心。
25.构建科技界人心相通新高地。加强国际科技传播能力建设,运用多语种向国际科技组织、海内外科技工作者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在华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学术论坛等,向境外科技组织、海外科技工作者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方案。服务科技工作者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出台国际科技组织建设有关意见及发展规划,持续支持全国学会及科学家群体在条件成熟的重要科技领域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保障科技工作者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服务。对接联合国重要多边科技治理平台和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咨政建言作用。创新开展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支持两岸专业学会交流对话,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心灵契合,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创新伙伴计划》,办好“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持续推动“一带一路”虚拟科学中心建设。
主责部门: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新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九、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促会建、以党建促群建。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推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广泛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26.理顺学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以秘书处党组织为重点,由“建组织”向“强组织”转变,着力增强学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服务一流学会建设。坚持目标、问题、效果导向,开展学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调研和试点,加强理论研究,对所属学会科学分类、精准指导。坚持严的基调,压实学会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选优配强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制定考核奖评办法,大力推进秘书处实体化、秘书长专职化。完善科协组织与职能部门会商协同机制,探索开展意识形态、纪检、巡视、审计监督向学会延伸。深入推进党建强会,促进学会党建和学会治理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学会及会员获得感,以数字化赋能学会党建高质量发展。
主责部门:机关党委(学会党建办公室)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学会服务中心、科技社团党委。
27.实施“智慧科协2.0”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智慧科协2.0”建设三年规划(2022—2024年)》,建立健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机制。开展平台级业务场景创新,实现人才、组织、业务数据融合发展,带动“一体两翼”高效共享协同。建设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和内容生产综合运营平台,汇聚各类科技科普资源,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便利化、具体化、精准化服务。赋能基层,开发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组件,有效支撑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基层组织“建家开店”,实现科协系统核心业务、重大任务“一网协同”。建成“一网通办”的科协系统政务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和建设提供根本动力和数字化支撑。
主责部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办公厅、信息中心。
28.提升科协组织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以《章程》为统领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科协事业发展规划等制度体系。深化组织体系改革,以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基层组织为重点,探索组织建设的机制、路径,打造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深化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改革,完善中国科协团体会员制度,研究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团体会员管理办法》,探索吸纳符合条件的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基层组织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国科协。发展一批基层组织作为各级地方科协的团体会员,鼓励各级学会和基层组织发展个人会员,构建联系更加紧密的科协组织体系。
主责部门:组织人事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9.强化战略合作机制。持续推进与有关部委、群团、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等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以大联合大协作推动科协组织接长手臂、汇聚资源、拓展服务,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国之大者”。
主责部门:战略发展部;
协作部门: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十、加强组织保障,务求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地见效
为加强对科协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成立中国科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宣传文化部,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中国科协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摆上首要议事日程,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行动、第一考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部署,着力抓好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学习宣传贯彻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学带头做,深入基层一线宣讲,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切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握导向,凝聚力量。科协系统宣传部门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着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主动设置议题,加大引导力度,围绕科技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在科技界营造众心向党、爱戴领袖、锐意创新、气正风清的良好氛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主体责任和责任主体,加强对期刊杂志、官网、“两微一端”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强化正确导向,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严督实导,确保实效。各级科协组织要清醒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标准、创新措施方法、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传导压力。充分发挥《科技界情况》的信息通道功能,建立监测考核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宣传典型人、典型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湖北省科协办公室 2023年3月3日印发